修業規定
本學程學生畢業學分須達30學分以上,包含必修學分10學分、選修學分(含博雅課程)14學分,及論文6學分。同時需修習不列入學分計算之語言文化課程6-12學分及學術研究倫理課程。
課程說明如下:
(一)專題討論:碩一及碩二4學期共4次專題討論課程,藉由閱讀文獻、學術演講、討論及上台報告,提升學生論文發表能力,掌握研究進度及增進學術及技能交流。
(二)海洋生物科技領域:由「海洋生物科技專論」必修課程引領學生深入瞭解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方向、新技術開發之理論及應用,以及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進而引導學生進行碩士學位專題研究。
(三)海洋環境生態領域:由「海洋環境生態永續專論」必修課程引領學生深入瞭解海洋環境生態研究方向、未來趨勢、永續經營的重要性與措施,以及產業發展現況,進而引領學生進入碩士學位研究題目。
(四)畢業論文:本學程學生應修必修學分10學分、選修學分(含博雅課程)14學分,在完成論文研究題目之研究並通過碩士學位口試時,即可取得6學分的畢業論文。
(五)博雅課程:本校共同教育中心目前已開設「微生物與疾病」、「海洋資源的開發與保育、台灣之美」、「與臺灣相遇:一場文化與人文的體驗行銷」、「離岸風電之規劃、設計、管理與實務」、「郵輪旅遊概論」等碩博士班全英語博雅課程,未來將配合本校雙語化的推動,開設更多全英語課程,期望學生在專業能力精進外,也能認識臺灣並培養社會關懷能力。
(六)華語文課程:為使國際學生能儘早融入在臺灣之求學生活,本校博碩士班章程第三條規定,非本國籍研究生(雙聯學位生、僑生、陸生除外)在學期間選課除合於本校學生選課辦法規定外,並應修習6至12學分之語言文化課程,始可畢業。因此本學程學生在畢業學分30學分以外,應再修讀6學分之華語文課程始能取得畢業證書。
(七)學術研究倫理課程:為線上修習課程,請至「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選讀。https://ethics.moe.edu.tw/
必修科目表(中英文) 檔案下載
必修科目簡介:
海洋環境生態永續專題
該課程旨在提供有關海洋環境、生態和永續發展的全面知識。該課程鼓勵學生透過閱讀和討論最新的科學文章來主動追蹤最新的海洋生態概念相關研究,並藉由親身體驗活動獲得不同的海洋生態永續知識與觀念。課程主要議題有: (1)海洋環境介紹(2)海洋生態系介紹(3)氣候變遷介紹(4)氣候變遷如何影響海洋生態(5)海洋永續管理。本課程設計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4 優質教育;13 氣候行動;14 水下生命;和 17 實現目標的夥伴關係。
10名學生於2023年11月19日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與八斗子產業觀光促進會舉辦之「薯榔海水染布+漁村走讀」課程活動。薯榔是種染料作物,與八斗子漁村頗有淵源,早期漁民用薯榔染於棉線織成的漁網加固其纖維,而海水中的鈉離子成為植物染的媒介起到固色的作用。薯榔海染將山上的薯榔植物染結合潮間帶海水漂洗,國際學生習得在地漁村文化特色的技藝並體驗當地獨特的環境永續山海風情。
海洋生物科技專論
本課程以海洋生物科技為主題,關注目前用於探索海洋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各種生物科技技術。課程將討論海洋生物科技在海洋污染、生態學、藻類學和微生物學等領域的應用。主要目標是提供對海洋科學知識發現和進步所使用的當代方法的全面理解。本課程設計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4 優質教育及SDG14 水下生命。
6名學生於2023年11月21日參觀藻類中心,向張瑞昇教授習得多種藻類養殖知識,例如:彰化芳苑海岸滸苔大爆發,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張睿昇助理研究員PCR定序後指出,五月爆發的絲狀滸苔為「南方滸苔(學名:Ulva meridionalis)」,曾在沖繩、渤海灣以南沿岸現蹤,在台灣則未曾紀錄過,是喜歡長日照的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