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歷史沿革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建校迄今已超過70年的歷史,是臺灣海洋相關教育與研究的最高學府,辦學績優,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及「高教深耕計畫」等重要的競爭型計畫補助,為全球最具完整海洋特色之國際化的頂尖海洋高等學府。本校主要校區位於臺灣之北端,校園緊鄰深層海洋,具有發展海洋相關研究之絕佳地理位置,教學單位包括7個學院、5個一級教學中心,其中生命科學院、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所屬13個系所131名專任師資,在水產生物、海洋生物生態及海洋環境等領域的教學、研究與應用上在國際學術界占極重要角色,對臺灣水產、海洋農學與海洋科學的人才培育貢獻良多。
有鑑於人口的迅速增長,陸地資源日益減少,人們已經把眼光轉向海洋,向海洋要食物、要能源、要空間。而沿海國家擴大其海洋國土,維護海洋權益,拓展其資源範圍,進而展開海洋調查和海洋開發利用,推動了海洋科學體系的發展。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提供全球人類賴以生存與永續發展的資源,更具有吸收大氣二氧化碳達到調節氣候的功能,是人類永續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海洋科學是我們瞭解海洋系統運轉的基礎,透過海洋科學的探勘與基礎研究,才能讓我們瞭解到海洋生物資源的現況及其隨環境變遷的反應,同時讓我們獲知海洋非生物資源的現況及開發的可行性,而以生態系為基礎的海洋資源綜合管理,促進資源合理的開發與利用,確保資源生生不息,更是海洋永續發展的重點。2021年本校生命科學領域在THE世界大學排名躍居全國第4國際化第2,在許泰文校長的鼓勵和大力支持下,「生命科學」和「海洋科學資源與資源」二學院全體教職員齊心努力,於2022年著手進行創立本學程,經教育部核淮,於2023年開始招收112學年度國際學生。
本校致力提升全英語授課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課程),推動國際化。112年12月國際事務會議上,決議設立國際學院,規劃開設共同科目EMI課程,提升學生英語能力,進一步推動國際化。113年1月召開增設國際學院討論會,積極籌備成立國際學院,同年12月經教育部批淮。國際學院打造全英語授課環境,為海大外籍生提供更多國際化學習機會,促進學術國際交流,並提升海大在科研領域之合作與創新。本學程僅招收外籍生,因此經組織調整,從原設立在生命科學院之下,調整至「國際學院」,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發展教育特色:
- 強化國際視野
- 落實海洋生物與海洋環境相關之產業實踐與應用
- 提升個人就業競爭力並豐富職涯規劃
- 為海洋學術與產業帶來貢獻
宗旨
氣候變遷的不確定性正影響著海洋生物資源的現況及未來永續發展特性,例如由相關情境模擬與全球漁獲量的變動文獻分析顯示,2005~2055年間全球最大漁獲量之變動不到1%,但在熱帶與高緯度地區的生物資源有明顯改變,特別是印度太平洋區域之生產量在2055年時會較2005年之水準減產50%以上,而亞熱帶區域亦有減產20%以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必需注意魚種離岸及向北移動的現象,由情境模擬分析顯示,物種北移速度約為30-130 km/decade;離岸速度(水深變化)約為3.5 m/decade,故未來外洋水域的漁產量可能會增加16~18%;其他尚有生態系崩壞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等,海流改變及低溫、低塩的入侵(俗稱寒潮)或ENSO等極端海象之發生頻率的增加等在於過去趨勢發生改變,進而導致自然或人為系統可能遭受超過容忍門檻之衝擊,但此衝擊至今仍具有相當高之不確定性且因區域而異。
海洋生物資源的生產與利用是近期至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但因全球氣候變遷已嚴重干擾海洋生態系的運作,故如何利用現有之海洋環境、生物生態等基礎知識,甚至進入應用在海洋環境及海洋生物的維持及保育,以達到資源生態永續是相當迫切的任務。而臺灣四面環海之環境與海洋生物科技對國家經濟民生的重要性,極具發展海洋特色的高階生物科技教學與研究的潛力,利用生物科技創造海洋生物資源的生產與利用達到更大的效益是我國現今及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全球具有海洋領域的國家積極推動的項目。
本學程以「海洋專業」為發展主軸,以本校教育目標「培育具備人文素養與應用能力之專業人才,致力於海洋相關領域之學術與應用發展」為宗旨。期能孕育出「具備海洋視野與人文素養的海大人」之基本素養及「具備國際競爭之專業能力、創造能力、執行能力及社會關懷能力」之核心能力的優質人才。
未來展望
本學程致力於將生物科技應用於海洋生物、水產養殖、食品科學等領域,以及環境生態監測與海洋資源之管理保護二大範疇,透過組織調整至國際學院,進一步提升學生專業領域能力和創新思維。期許未來與國際一流學府合作,引進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使本學程在生物科學與海洋環境生態永續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學術環境,培養學生成為未來領先的專業人才;更希望為本校的國際學術聲望、各國海洋產業發展、以及海洋相關研究做出積極貢獻,並樹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14.優質教育典範!